期刊文章
第 40 期
為公共選擇辯護:論公共選擇理論與「公共性」議題在行政學中的相容性
A Case for Public Choice Theory: the Compatibility of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Publicnes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作者 |
|
---|---|
期數 | 第 40 期 |
頁數 | 1-36 |
出版日期 | 2005年(民國94年)6月 |
摘要
公共行政理論發展中,最常被提及的就是「公共性」(publicness)的議題,學者 除了對公私部門的組織性差異充滿興趣之外,也從「新公共行政」(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與「黑堡宣言」(Blacksburg Manifesto)的角度,提出對於公共行政過於「經濟學化」而失去公共性的憂心,這些看法近十年又隨著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的興起,而更加熱絡。在這新一波的對話當中,公共行政學者常將「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當成學界中「公共性流失」的罪魁之一,然而, 本文認為,這些批判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明辨公共選擇理論與新古典經濟學之間的 重要差異所在;再者,這些批判當中反經濟學思維的論點,反而讓學界失去了利用公 共選擇理論探索公共性議題的能力,值得深思。 本文以上述的困境為起點,從公共選擇理論的角度,提出下列三階段的論述:其 一,從新公共管理的風潮當中,尋找批判公共選擇理論的觀點;其二,藉著回應前述的批判,討論「公共性」議題與公共選擇理論的相容性;其三,藉由學界中對「公民意識」的討論,從公共選擇理論角度提出學界討論「公共性」議題的幾個盲點,並從公共選擇理論的引介當中,強化行政學討論公共性議題的內涵。本文認為,一向以理論與實務並重自居的公共行政學界,公共選擇理論應是學界追求公共性不可或缺的取向之一,而不是殘害公共性的元兇。
關鍵字
公共性,公共選擇理論,公共行政,方法論上的個體主義,公民意識,Publicness,Public choice theory,Public administration,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Citize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