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
當公民參與遇上專案管理:以臺北市參與式預算的專案管理為例
Link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Citizen Participation Practice: The Case Study of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in Taipei City
|
第 71 期
43-88
|
2020年(民國109年)12月 |
https://doi.org/10.29865/PAP.202012_(71).0002 |
摘要
近年來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簡稱 PB)在臺灣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已在許多都會區和地方社區實踐。然而,目前對於 PB 的研究大多關注參與的過程,缺乏對後端執行的結果進行探討,當行政機關無法有效實踐公民參與的提案反而容易對政府治理產生不利的效果。與其他城市相比,臺北市以全市為範圍進行 PB 的試驗,而為了有效管理提案的執行而採用私部門所開發的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簡稱 PM)方式。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想瞭解臺北市如何面對不同政治力場的挑戰,並探討如何應用 PM 制度在 PB 的提案執行過程。
本文根據專案管理的生命週期流程,透過次級資料以及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指出政治環境對於 PB 的執行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並不會阻礙 PB 在臺北的發展與進程;而公部門和私部門實質上追求不同的目標,當政府將專案管理的概念整合到公部門中,在應用上會與私部門有所差異。囿限於官僚體系的層級節制和依法行政特性,PM 承辦人的裁量權和資源使用的整合程度低,且受限於專案管理能力以及課責機制的設計,讓提案完成的自主性受到層層的管控。因此,本研究提出公部門的專案應被視為是一種社會的過程,強調公共價值的創造而非僅是套用一致管理流程的理性工具。透過本文的發現可以提供公部門在專案管理上理論的發展,以及在實務上推進 PB 制度的建議。
參與式預算、公部門專案管理、專案生命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