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
第 69 期
什麼環境中才敢出聲?微觀、宏觀、文化、與制度途徑之「信任」對網路公民參與行為的影響
How Do People Get the Courage to Speak Up Online? Influences of Trust on E-Participation
作者 |
|
---|---|
期數 | 第 69 期 |
頁數 | 1-47 |
出版日期 | 2019年(民國108年)12月 |
線上出版日期 | 2019年(民國108年)12月 |
摘要
網路普及的環境中,一些看似「很多」「很大」的網路聲音,常影響到公共政策的走向。但從現有調查資料來看,多數民眾在網路上只是靜靜地當個「潛水客」,不會在網路上參與公共議題的討論、不願將自己的政治偏好顯露在網路平台上(有可能是怕被肉搜、怕被文字圍剿、或是其他原因),若依照哲學家 Harbermas 的觀點來看,現階段的網路世界還不是一個理想的公共議題言談空間。
如何改造網路世界成為民眾願意敞開心胸發言的環境,找到影響民眾網路公共參與的因素,是理論與實務上的重要議題。過去相關研究,大多僅從科技面角度解釋民眾網路公民參與行為,本文則應用二手調查資料,結合政治學公民參與文獻建立模型,在社會結構途徑下因素(例如個人能力資源特徵)之外,聚焦於社會心理途徑下之「信任」的影響效果。
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傳統社會結構因素所強調的個人特徵(如年齡、性別、與教育程度),對網路公民參與的解釋力並不如預期高,為網路民主的樂觀論點提供了希望。而公民參與理論所強調的「信任」,確實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論是文化、制度、微觀、還是宏觀途徑所產生的信任,對於提升網路公民參與都有正向影響,其中宏觀面的制度成效認知,可以提升網民轉發公共議題資訊的意願,但若要讓網民願意投入公共議題的討論行列,必須讓其認同網路公民參與是一種社會規範責任、信任網路上的網友、信任網路上的隱私安全性與資訊正確性,更必須從未在網路上「被肉搜」或未曾有發言後「被噓」的被霸凌經驗,整合上述,必須非常「信任」網路社會。本文最後依照上述結果提出一些提升網路環境信任度的政策建議。
關鍵字
信任,電子民主,網路公民參與,社會心理途徑,trust, e-participation, e-democracy, psychological approach